女儿文盲、爸爸油腻,这个模范家庭的真面目藏不住了

来源:人气:270更新:2023-03-19 12:30:11

黄磊女儿黄多多念白字道歉的事,过去几天了,这一家的热闹却没完。网友似乎有想一铲子刨到底的架势。

讨论重心也几次转变,从“黄多多才女人设翻车”、到“模范家庭的伪精英教育”,再回归到黄磊本身的争议。

首先,黄磊一家是模范家庭吗?其实谈不上。根本原因是,他们家人本身没有可供参考性,都比较极端个例。

黄磊,聪明,强势,教师家庭出身。家风半洋气半封建,高中谈恋爱,母亲会给他写信指引。但开篇第一句:妈妈知道你谈恋爱了,但男孩子也吃不了亏。

人生顺风顺水,主意正,处理事情能力较强。年轻时有热忱、有信念感、易轻信,中年后却仿佛被夺舍,怎么赚钱怎么来。

孙莉则是典型的碧玉明珠,事业心不重,松弛、迷糊、随性,没有主意。想攒架吵、等事到头了却能因为攒太多忘记了。

图片

孙莉最初对黄磊有一个“多管闲事”的印象,就是因为她在北电报名考试时,都是她父亲在跑前跑后地张罗,被负责点名的助教黄磊批评“这么大了自理能力这么差”。

图片

9月份开学进校,10月份就和黄磊谈了恋爱。可以说是从依赖父亲,无缝对接到依赖男友、丈夫

图片

黄磊对他们的相处有一描述,现在常被群嘲“爹味”——不是我不尊重她的意见,是她没意见。

图片

客观讲,他的描述也确实是一部分事实。现实中,一个没什么主意的“随便星人”,比起选择任何事都要问“到底吃什么”,“到底怎么样”的男友,可能更乐意有人能做自己的主。

问题就在于,再没主意的人,也还是会有基本判断力;把“随便”挂口边的人,也还是会有偏好、在意的细节。

能拿到节目多次里说“你以后不要给我洗脑”,说明孙莉已经意识到长期的依赖关系中,默认被割让的自主意识。但黄磊似乎并没接收到,并且,骨子里的好胜心和好面子作祟,让他继续痴迷于做大家长。

甚至当孙莉回忆起他的不肯认错、兜圈子,无关痛痒的事也一定要赢她一头;黄磊也要插话接过来:“她说我洗完澡没关浴室的灯,但可能是你根本没记住到底是我没关还是你没关,前提就错了。”

图片

有人甚至把黄磊的一些言行与《煤气灯下》的男主对女主的pua剪辑在一起。

图片

比起有意为之、刻意藏起一些东西后,洗脑女主健忘、最终逼疯女主的文学作品,黄磊与孙莉倒更像是一对性格使然的自然范本。

郎才女貌,性格互补,门当户对固然令人艳羡,但极容易进入状况的开头,未必意味着日后的契合。

如同开头极阔的隧道,开进去也可能越来越窄仄;温水煮青蛙式的互相习惯,可以互相煨化出严重失衡的结果。

黄磊本身也是内娱少见的、先后形象割裂感很强的人。

出道三十三年的跨度,前后迥然的反差,使得年轻人对他的印象与父母辈或大一点的网友,几乎是两个人。

不单观众,许多早年对他神往的女明星,合作后也表示“幻灭了。”

图片

这种幻灭,不仅是他几十斤肉的幸福肥,更有精神面貌、创作追求的反差。

有一点偏差的是,很多网友都以为黄磊年轻时的讨喜,是因为他曾仙气飘飘。这可能是一些综艺偶尔闪过的“长发黄磊”造成的错觉。

但其实黄磊讨观众和文青的喜,在于他年轻时有一种“痴顽”的味道。和仙气关系不大,他从来不是轻盈感的男星。

陈凯歌最初一眼相中他演《边走边唱》里的学琴盲徒,是觉得他眼睛大,眼神坚定却没有焦点,像盲人。

张雨生曾为黄磊操刀过一首歌,叫《石头》,歌词将他名字的“磊”拆开,解析为三种石头。

“第一颗石头,炼成了苍穹。”

▲ 《石头》mv

而黄磊,正得益于这种顽石般的感觉。

他的演技年轻时也谈不到上佳,更不是灵动天赋挂的,唯独就是他神态中那种呆呆痴痴、冥顽不灵的意味十分耐人琢磨。

他国民度高的角色,如《人间四月天》的徐志摩、《橘子红了》的小叔子,包括艺术成就高的作品,如《夜奔》里爱上男戏子的少爷,都是因这股劲儿才有味道。

▲ 《人间四月天》

这不单是一种荧幕形象,也确实是黄磊自身所具备的特质。

虽然他年轻时嘴就很碎,顽皮异常,相交的好友也都是京圈大院文油子,但那时他确实对文艺有追求,有坚守。自编自导自演过几部小众口味的佳作,不计收获——“我们不知我们期待着怎样的回应。

图片

▲ 《似水年华》

坚持做的一些小众作品,不仅收视上不去,由于轻信,还在拍摄《似水年华》时,被“好朋友”骗钱。

加上28岁时先天性心脏病发作,被医生宣判有猝死风险,“x的28岁真冤”的感慨下,黄磊的心态产生了较大变化。

他开始渐渐将重心回归家庭,不再沉迷于烟水迷离、云里雾里的虚无文艺,而热衷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俗幸福。围着锅台打转,渐渐养出一身烟火气和肥肉。

本身就不算十分敏感而是凭着一腔热忱伸张的艺术触角,算是彻底收了回去。他是有坚持,但从来没打算做文艺的殉道者。

碎嘴小男人的形象,演起来轻松舒适。凭借《极限挑战》再次翻红,尝到当下内娱“多好赚”后,近乎报复性赚钱。

过去他的学生们出了名怕他,除了“比聪明比不过他”的畏惧,其实也有敬意。

图片

▲ 《金星秀》

他过去骂起学生掷地有声,“演员就是一颗心,没有心就不要做演员!有心吗?灯光亮了上舞台,有激动的人吗?”

图片

但显然,后来一心扑在真人秀上的黄磊无法再高谈这种论调。

作为演员的本行垮台,对表演丧失进取心,角色同质化过高,“小”字系列剧,把“道理天王+发福中年男”的角色彻底盘包浆。

去年好不容易走出灶台和家长里短,《县委大院》里,竟然丧失判断力,不顾自己已经在真人秀中过度消费的形象,将日常口癖和动作,都带到角色上,分分钟让人出戏《向往的生活》之类“作品”。

逢期必至、似乎还算有态度的乌镇戏剧节,近年也曾被金星吐槽越做越狭隘,挤占过多话语权。

只有综艺里偶尔谈及为什么不再开口唱歌,他对故友陈志远那份谈不上妙音好嗓却依然伯牙绝弦的劲儿,还能让人稍微感受到他年轻时那种动人的痴顽

图片

▲ 《向往的生活》

曾看过一本周迅的传记,有一篇是黄磊点评这位昔日搭档,观点已稀松平庸,作为表演者的审美力和触觉也显得钝拙。使人只有一种他已完全无法点评周迅的想法。

他在结尾自嘲——“我们男孩子小时候都觉得自己会练成绝世武功,最后也没练成,练了一身肥肉,麻烦了。”

图片

▲ 《人间四月天》与《小敏家》

确实,人们以为会一辈子如诗如画的少男少女,人到中年,也能活成两种画风。

但不论是坚守文艺还是盆满钵满,保持敏锐还是幸福躺平,黄磊的选择和人生轨迹,都是自然而然且有迹可循的。

他的女儿反而没这么幸运。

图片

在失衡的家庭关系和割裂的人生选择之下,黄磊到底要为女儿铺什么样的路?很多人都在揣测。

有的说,过分曝光是为了给女儿进圈铺路。

也有观点认为,他们家近两年一直在对外展示自己接轨国际的洋气精英教育,甚至包括多多和同学创立的“陪你多读书”的儿童绘本阅读公众号,也是为了让她将来留学时履历更漂亮一些。

包括衍生出许多颇有阴谋论的猜测,这里不一一赘述,也不置评。

图片

这回尽管把防御念成“防谢”,把裹着念成“嚷着”,把一桩桩认成“一柱柱”,把河堤读成“河提”……对一个高二学生来说太过离谱,也不能完全就此定论,她就是个假女孩、假优秀。

人如果只有片段式对他人展示,很容易完美起来。黄多多就是被一个又一个高光片刻,完美化的

而显然,被断章取义展示的优秀女孩黄多多与自由成长,跟她每次凝视镜头时汲求肯定和好评的眼神,并不相符。

如果她拥有的自由不是内核空乏的,她应该真正自信才是。

图片

▲ 图源 孙莉微博

黄磊曾在一档节目里回忆童年,有次他上课走神,老师拿书拍了他一下,以示警告,却正好打在他的口疮上。痛得很绝望,老师还罚他出去站走廊,他觉得万念俱灰,人生已经可以结束了。

黄磊在走廊里严正地写了遗书,就要去自杀。

溜出学校一路直奔还没建好的朝阳门立交桥工地,中途和他刚下课准备回家做饭的父亲撞上,打了个招呼,他哀伤地看着父亲的背影,想着再也看不到父亲了。

等爬上工地高处后,他才开始害怕。但“不死又觉得没面子、遗书都写了”,犹豫时看到老师拿着他的遗书和他父亲及几个同学喊着他的名字,他被同学一把抱住腿,拉了下来。

图片

▲ 《李霞有约》

黄磊高中时就谈恋爱,而这几乎已经是他顺遂的少年时代最震荡的“大事”。

夜晚哗哗地写情书,“觉得每个字都像滚烫的液体”,初吻时女友对他说的“一个吻等于30卡的热量”,被他写进了《似水年华》。

但一上大学忙起来,他就把他女朋友给忘了。等对方要去巴西读书来找他分手时,他看着对方的脸,竟然呆看了很久后才想起——哦,这是我女朋友。

图片

▲ 黄磊与台北青年读信交流会

这些回忆都非常鲜活,发生时年纪也很小,不适宜拿来审视,也不足以判定这是什么人。

但如果易地而处,黄磊是黄多多,这些经历在所有人眼下曝光,每个行为都会搅动一定程度的大众情绪,他又会被贴上怎样的标签呢——娇气?脆弱?文艺病?渣男?恐怕就很难说了。

或许作为监护人与引导者,黄磊的问题在于他似乎确实给了女儿琐碎的但相对不痛不痒的自由。

而对于更重要的、真正影响灵魂方向的自由,他不敢给。

你记不记得我有一个望远镜,能看见你的表现”,如果说他对孙莉是否洗脑存疑的话,这句不小心在综艺里曝光的话,绝对能够成为孩子的童年阴影。

图片

▲ 《鲁豫有约》

他自己的人生,无论前后形象割裂得多么巨大,变化其实都有迹可循、有因可觅。因为他始终都有一个自然合理的生长姿态,但黄多多不是。

黄多多所表现出的自由、精英、早熟,总带着一点拔苗助长的味道,并且终于在这次“错别字”事件中被放大,形成了更严重的割裂感。

尽管出生在罗马,比普通人有更多兜底。但青春期是人生最容易浮躁起伏的年纪,在这个年纪就被早早地、轻易地贴上标签,无异于置身“优秀”、“自由”的牢笼,可怖且悲哀。

因为你还不是完全体,自我还没有长成,还正在“构成与被构成”的阶段,没有绝对的能量与判断力去屏蔽和反抗。

那些标签贴过来时,无论多么华丽,都只是浮浅于发肤之上,并不真正属于这个孩子。怕的是,贴着贴着,就长进生命里了,从此她将陷于虚伪的人设,一旦展露真实的自己,前方便是崩塌的悬崖边上。


最新资讯